陈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打印
发布时间:2021-05-01来源:清华大学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校党委书记 陈旭 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影响着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崛起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等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改革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建设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政治原则,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重要的政治功能。方向问题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不能有丝毫含糊。我们的高校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深扎根中国大地,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全面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镇,加强政治建设对把稳一流大学建设方向极其重要。只有政治过硬、方向正确,才能筑牢办学根基,源源不断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才能更好把发展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更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一些师生中仍然存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避谈政治、远离政治的倾向,错误地认为“谈政治太虚了”“政治与日常工作生活没有关系”“政治建设是党员干部的事,不是普通群众的事”等。在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定把“两个维护”作为“纲”和“魂”,把政治标准和要求细化具体化,内化到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中,落实到各个岗位职责里,体现在日常实际行动上。 “扎根苍茫大地,深爱热土家园……”悠扬的歌声在新清华学堂响起,清华大学讴歌“两弹元勋”邓稼先事迹的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拉开帷幕,现场观众仿佛被带到遥远的高原荒漠。在那里,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图为《马兰花开》正在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近年来,世界格局深度调整,“东升西降”趋势日益凸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更加变本加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仍有市场。愈是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愈要教育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武器,拨开思想迷雾、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彰显着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要坚持不懈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生动活泼进课堂、全面准确进教材、融会贯通进头脑,真正在高校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二、始终抓好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创一流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目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增强信心、接力奋斗。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心怀“国之大者”,把党和国家事业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变成坚定自觉的实际行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用更大的贡献成就一流大学建设的新高度。 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当前,高校仍存在一系列深水区问题和硬骨头难题,如学科布局的战略性前瞻性不足、大学创新体系不够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有待提升等。破解这些问题,关键在于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定位,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同时,稳定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强化战略性关键领域的学科建设,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系统升级,更好满足党和国家需要。聚焦“四个面向”,统筹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和发展大学创新体系,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生态和鼓励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整体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成果转化,让更多一流学术成果竞相涌现。 大学是全球人文和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开放是大学的活力源泉,是大学拓展格局、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重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应当坚持扎根中国与面向世界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开拓视野、兼收并蓄,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勇于引领的关系,积极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三、始终抓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新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树立“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才能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清华大学开展无偿献血专场,组织师生参与无偿献血,为战“疫”贡献力量。图为清华大学学生正在进行无偿献血。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必须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够用不管用、课堂抬头率点头率不高,仍存在课程思政不会不深不实、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张皮”等问题。解决这些顽瘴痼疾,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攻坚任务,推进思政课“翻转课堂”“因材施教”等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深化课程思政,梳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同时,注重建立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机制,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等各类平台,增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还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改革增强时代感、以创新提升吸引力,讲好“大思政课”,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契合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成长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也是对高校的育人要求。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爱国爱民”。青年学生只有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才能跳出自我封闭的狭小天地,不断升华人生境界。当前,要紧抓建党100周年历史契机,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学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锤炼品德”。优良的品德是一个人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关键。“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都是第一位的。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学校优良传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青年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勇于创新”。创新创造是新时代青年贡献国家、服务社会的最好方式。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健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体系,打造“创意、创新、创业”融合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全球性创新创业教育,用课程的挑战度提升学生的成长度,用教育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逐梦动力、创新活力、成长潜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各领域的一流人才。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实学实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目标如何,惟有锲而不舍、但积跬步,方可志遂业成、有所建树。要注重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和评奖评优机制,促进形成重真才实学、重埋头实干的良好氛围,引导激励青年学生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开创一片天地。 四、始终抓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聚合力 干部是中坚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师生是发展依靠。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事关高校领导权归属,事关高校发展水平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是一项必须牢牢抓在手里、丝毫不能松懈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全校师生员工抓改革、谋发展、开新局、创一流。 清华大学从2011年开始举办“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学生作品展”,出版《信仰·信念·信心——清华学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丛书》,有4门思政课程被评为国家在线开放精品课程,2门课程获得首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图为第八届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生作品展。 高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职责。当前,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如政治站位不够高,从“两个大局”想问题解难题不到位;有时听取基层意见不够充分,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差距;做知识分子工作、群众工作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文化建设为保障,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把好关口,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育选管用”体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良、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创新采用党政互换、校系交流、双向挂职等做法,促进干部全面成长、干事创业。 一流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服务国家高质量创新发展和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自立自强的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为推动高校发展发挥了战略支撑作用,但与世界顶尖大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高校要抢抓历史机遇、发挥独特优势,坚持引育并重、识用结合,多措并举集聚世界优秀人才,努力形成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的局面。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当前,高校查处的违规违纪案件中,师德师风问题比较突出,学术不端、经费使用不规范、生活作风问题等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师声誉和育人环境。高校要健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引导教师把涵养师德师风和潜心教书育人统一起来,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更好承担起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崇高职责。 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是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牛鼻子”。必须坚定不移破“五唯”,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摒弃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不把论文、职称、奖项作为学术研究的目标,而是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做真学问、研究真问题。要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倡导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五、始终抓强学校党的自身建设上水平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是关键,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以永远在路上的态度和韧劲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效贯彻落实,确保学校充满清风正气、蓬勃朝气。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确保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保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效强化,但虚化弱化、“中温下冷”、不严不实等老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形式大于内容”“重痕轻绩”等新动向需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解决这些新老问题,关键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适应高校发展趋势,遵循高校特点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推动党建和一流大学建设深度融合,让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完善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科研攻关团队、非全日制研究生班、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集体中创新设立临时党支部或功能型党支部,确保“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使党组织成为师生最信赖的依靠。要根据知识分子特点,创新打造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博士生讲师团等平台,强化对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师生的政治引领和吸纳,让更多“最强大脑”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基石。高校师生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并不具有天然免疫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党更好地领导一流大学建设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紧盯招生考试、基建后勤、校办企业等高校风险领域和“关键少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拼搏奋斗、勇攀高峰,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谱写加快一流大学建设的华彩篇章!